|
你的工作为什么不顺心?明确的方向、内在的目标、发挥最大优势、做喜欢的工作,当我们了解了职业发展应具备这样的基本要素后,接下来让我们谈谈职业发展的具体路径。 虽然在每份工作开始的阶段,我们不太可能清晰地看到未来,但是每个人的职业发展,仍然应该从很早的时候开始。当然了,这并不意味着你在一开始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完美匹配。不过,就如同用锥子纳鞋底,只有锥子全部穿过鞋底才是突破,前提是你必须找到切入点,职业发展规划能够帮助你在开始阶段找到更好的切入点。 有人喜欢将职业生涯分为三个阶段,每个阶段有着不同的核心与意义:生存期靠努力,发展期找平台,事业期找自我。在我看来,理想的职业发展应该会遵循这样的一条路径: 1 . 找到适合的切入点。 2 . 增加能力的厚度。 3 . 提升自身的高度。 4 . 打开眼界和格局。 5 . 自我超越的目标。 具体来说就是,在事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是认识自己的能力,找到一个能够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。刚进入职场的人,千万不要把工作当作学习的过程,工作应该是贡献的过程,展示你的优势而非弥补劣势,找到你所擅长的切入点。 很多人进入企业后就开始积极向上走,但是如果你的深度不够,升上去也很容易摔下去。所以第二阶段应该寻找到适合的平台上,积累厚度。当厚度积累到一定程度后,在这个基础上发展高度。当高度达到一定程度时,就需要有格局把高度给撑起来,如果你只有高度没有格局,那就只是一根竿子,所谓的格局包括人、事、资源、能力,让你的高度立起来不容易倒。 接下来思考的是再扩大一点,超越满足自我的需求,很多成功人士在3 5 岁后,会产生自我超越的目标,这时的目标已经不再是为了名利,他们会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多的能力和高度,开始下一轮的职业发展计划。 相比于上述渐进式的路径,有的人因机缘巧合而实现了跳跃性发展,在职场很快取得了成功,升到了较高的位置。很多人对这样的幸运儿心生羡慕,但这种快速晋级背后的甘苦往往不足为外人道。 比如我们公司之前的一个客户吴先生,他在某电视节目中担任嘉宾,因为某场节目的特殊状况,被大家认为他是个职场专家。但是吴先生自己心里清楚,是因为自己比较会讲话,所以才在职场上发展得顺风顺水。因此他在名气迅速提升后就会觉得心虚—假如这个节目以后不那么火了,自己也没有什么明显的特长,就会成为一个很尴尬的人,公司会觉得请他这样的副总就没价值了。所以他觉得自己需要咨询意见并学习相关的知识。 吴先生代表了一种人,他们在职业发展中选对了切入点,各种条件配合之下得到了快速升职,在自身厚度还没积累就有了高度,站到了比较高的位置。如此一来就像是踩在了高跷上一样,居于一种极其不稳定的高度。 他们自己心里很清楚,如果从这样的高度跌下去,是很危险的,往往会危及整个职业生涯。比如说明星小沈阳,他蹿红的速度就实在太快了,但是大红大紫过后,现在就变得很尴尬。 很多人对工作不满时,总觉得换一份工作能解决所有问题;在没有成功的时候有幻觉,总觉得成功后能解决所有的问题。但是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,如果没有解决自己内在的问题,不管他们眼下的工作多风光、多成功,早晚会被卡在职业生涯的下一个路口上。__ 作者观点: ★很多人以为职业目标应该是精细的、清晰的,但这样的目标在现实中往往靠不住。 ★世界变化太快,可能你的目标还没实现,这个行业就不见了。 ★职业规划应该是流动的,你能清晰看见方向,但不一定被限制在哪一点上。你也知道自己内心的选择。
|